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属于祖国医学的“温病”,“暑痉”范畴。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被感染的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来比较安静的小儿变得烦躁好哭,或者本来活泼的小儿变得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小儿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喜睡,还可出现抽搐,抽搐停止后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人死亡。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脑膜炎球苗、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菌均能引起脑膜炎。各种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
  儿童时期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急,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谵妄、惊厥和昏迷。病情严重者在起病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体格检查每见嗜睡、谵妄或昏迷、颈强直。如未及时治疗,病情加重,颈强直引起头向后仰,背肌僵硬,病儿可成角弓反张。皮肤出现出血点。病情严重者可有呼吸节律不整及异常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瞳孔改变,脑水肿进一步加重,最终引起脑疝。
  婴幼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缓不一,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而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先有发热、呕吐、腹泻、咳嗽,继之嗜睡、烦躁、易激怒、感觉过敏、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有时用手打头,摆头,往往发生惊厥才引起家长注意,到医院就诊。前囟饱满和布氏征阳性是重要体征,有时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较小的病儿由于囟门还没有闭合,骨缝可以裂开,所以症状出现晚,先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症状,以后出现嗜睡、烦躁、易受惊吓、尖声哭叫、眼球固定,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到出现惊厥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颅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中医认为,暑邪酷烈,变化迅速,最易激动肝风。小儿稚阴未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不论外感或内伤饮食,易从火化,使痰火内闭,发为“惊风”。其治疗,宜清热,解毒,升窍,豁痰,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