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属于祖国医学的出血引起的“血虚”范畴。
  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血液流失至血管外,使血容量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侯群。
  急性失血的常见病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慢性胃炎,不明原因之胃出血,伤寒,肝脾破裂等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出血;宫外妊娠,前置胎盘等引起的大出血,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
  慢性失血的常见病因有:溃疡病、胃癌的慢性失血, 内痔、肠息肉、肠钩虫病等的出血。
  急性失血的症状随出血量增加而加重。失血量500毫升(占全血血容量10%),常无症状,失血重达1000毫升时(占全血容量20%)就会出现面色苍白,直立活动时心动过速和轻度低血压。失血量达1500-2000毫升时(占全血容量30-40%),就会出现心动过速,出现显著体位性低血压,皮肤出冷粘汗,缺氧,头疼,常引起虚脱。失血量达2500毫升时(占全血容量50%),就会出现严重休克,常引起死亡。
  如果失血量虽大于50% (2500毫升),但失血速度较慢,症状就相对轻一些。急性失血最大危险是脑缺血昏迷;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肌梗塞和肾小管缺血性坏死。
  急性失血除输血急救外,可配合用中药治疗。
  失血性贫血主要与心、脾、肝、肾四脏有关。治疗当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为大法。
  辨证分型治疗:
  (l)心血虚:心悸怔仲,头晕眼花,失眠多梦,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养心安神。
  (2)脾气虚:食少,倦怠,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大便溏薄,舌淡,脉虚无力。治宜益气健脾。
  (3)肝血虚:头晕目眩,目涩,耳鸣胁痛,惊惕不安,手足麻木,甚至抽搐,妇女月经涩少,舌质淡,脉弦细。治宜补血养肝,活血化淤。
  (4)肾阴虚:腰酸,耳聋,咽痛,颧红,两足痿弱,视物模糊,舌红绛,少津,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养血,滋阴降火。
  (5)气随血脱: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目眩头晕,心慌气短,干渴欲饮,甚者二便失禁,人事不省,舌淡,脉微细或芤。治宜补气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