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缺铁性贫血(痿黄)

  缺铁性贫血,属祖国医学“痿黄”、“黄胖”、“虚损”、“虚劳”等范畴。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存铁量减少,不能满足正常造血需要所引起的贫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铁为形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缺铁可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的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是:

  1.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哺乳期婴儿、生长期儿童,铁的需要量增加,如不及时补充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妇女孕期内约有400~500毫克铁输入胎儿体内。分娩期及哺乳期铁耗损也大,都容易造成铁的缺乏。
  萎缩性胃炎、胃癌、胃肠手术后,由于胃酸缺乏,影响食物中铁的游离及转化,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都可影响铁的吸收。

  2.铁丧失过多:慢性反复失血(胃肠溃疡、鼻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等),由于铁的长期损失,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
  钩虫病是农村中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重要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贫血大致相似,常见面色苍白、无力、倦怠、心悸,气急、头昏、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反甲(手指甲反卷过来)、下肢轻度浮肿,心尖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饮食失调,脾胃虚弱,长期失血,劳累过度,妊娠失养等所致,终至气少血衰,出现气血亏虚之象。病位重在中焦脾胃。“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脾为后天之本,胃乃水谷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不受纳腐熟,脾不能运化吸收,导致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无源,出现本病。

  1.脾胃虚弱
  症状: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呆便塘。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失其运化,生化无权,气血来源不充,气虚血少,故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血不上荣于头面,则头晕目眩;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测见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征。

  2.  心脾血虚
  症状:面色无华,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心脾血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见心悸失眠,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血虚气少,血脉不充,故脉细。

  3.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萎黄或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邪内停,故见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脾主四肢,阳气虚弱,不得温煦,故形寒肢冷;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水湿内停,故男子阳痿,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精可化血,故脾肾阳虚,则气虚血少,故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甲淡白,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女子经闭,舌淡有齿印,脉沉细等。

  4.虫积型
  症状: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腹胀或有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善食易饥,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薄有奇臭,神疲肢软及其他虫积见症。舌淡苔薄,脉虚弱。
  证候分析:本证为脾虚虫积之证,虫积日久,损害脾胃,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故神疲肢软,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善食易饥;脾虚气滞,故腹胀;肠中积热,故大便于结有奇臭;脾虚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虚弱为贫血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