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属于祖国医学的“泄泻”范畴。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健康人肠道内经常寄生一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有一定抵抗力,与肠内寄生的菌群之间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状态。虽然肠道内存在很多细菌,并不引起疾病。但是生态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或机体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时,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性组合,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新的组合,就可产生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并不都引起疾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出现症状,称为菌群失调症。

  恶性肿瘤、糖尿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炎、肝炎、外伤、烧伤、休克、极度营养不良症重症患者,虚弱的老年人和早产儿,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菌群失调症。放射线、免疫抑制剂、激素、抗菌素等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菌群失调症。先天性免疫防御机能缺陷疾患,如慢性肉芽肿、色素缺乏易感性增高综合症、髓过氧化酶缺乏症、补体缺乏症。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以严重腹泻和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应用抗菌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症。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真菌感染可呈带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个别病例粪便中漂浮有呈粉红色粘膜样碎片,大小不一。腹泻多数顽固,每日5~10次,甚至每日腹泻20余次。腹痛较轻,少数病例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肠道菌群失调症常见的类型如下:

  (一)葡萄球菌性肠炎: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四环素类,氨苄青毒素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进行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或慢性病患者。当体内的大肠杆菌等菌群因抗生素的应用被抑制或杀灭后,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即乘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并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腹泻多于手术后或用药3~6日开始,每日排黄绿色稀便3~20余次,伴腹胀。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

  (二)白色念珠菌性肠炎:这是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瘦弱的婴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者。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最早的信号。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可出现频繁的无臭粘液脓性粪便,有时带血,也可呈水泻。

  (三)其他类型的肠道感染
  1.产气荚膜杆菌性急性坏死性肠炎:轻者吐泻,重者便血,甚至发生毒血症以至休克、死亡。
  2.其他肠道阴性杆菌的双重感染:
  (1)绿脓杆菌肠道感染: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
  (2)变形杆菌肠道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也可引起婴幼儿夏季腹泻。
  (3)肺炎杆菌肠道感染:引起小儿严重腹泻。

  凡长期使用放射线、免疫抑制剂、激素、抗菌素等,临床出现高热、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并有淡黄绿色水样便,应考虑有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可能,应及时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医学入门丹台玉案》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泻,微有不同,而其病则—,故总名之日泄泻。”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如果脾胃受病,对饮食的消化吸收都发生障碍,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形成泄泻。《景岳全书》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不居集》说:“虚损泄泻一症,最不可忽略,……”虚损泄泻,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泄泻,有类似之处。其治疗的总原则,宜健脾补虚。

  老方堂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肠胃湿热:腹泻黄绿色水样便,伴腹痛,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健脾。

  (二)脾胃虚弱:腹泻,腹胀,水谷不化,不思饮食,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弱。治宜补脾健胃。

  (三)脾肾阳虚:腹泻,腰酸,腹部畏寒,下肢觉冷,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