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中医学并无该病名,按临床表现及转归可将其纳入“胸痹”、“心痛”等范畴。

冠脉狭窄,即冠状动脉狭窄,一般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的现象。

按照狭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可导致心肌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可做出明确诊断。然而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严重病例需要做介入或搭桥手术,其痛苦大、费用高、后续药物治疗都诸多不便。老方堂中医运用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经验告诉大家,冠状动脉狭窄选择中医疗法治疗是最佳的。

按照狭窄程度的分级来看,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Ⅲ级,即诊断为冠心病,临床上会具体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等5种类型。可以说,冠脉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成为当前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病因病机】
影响冠状动脉堵塞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可能会损伤动脉壁的内皮动脉内皮,接着形成脂肪斑块,随着脂肪斑块越变越大,血管亦逐渐变窄。

中医认为冠状动脉狭窄是由于胸阳不振复加痰瘀湿浊互阻心脉而成,正如《类证治裁·胸痹》所说:“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痹结也”。或由寒暑侵及,凝涩胸中,胸阳失展,心脉闭阻;或由食伤脾胃,生痰生湿,痰湿阻气,心络不通;或由忧思郁怒,气机逆乱,或郁或阻,心脉闭塞;或因体虚赢弱,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鼓动无力,气虚血瘀,久虚成痹。总之,冠状动脉狭窄之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乃胸阳不振,标为痰瘀湿浊,然本虚致标更实,标实使本更虚,故当急治,以免生变。

【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1、气滞型
症状:症见心胸满闷,阵阵隐痛,痛无定处,气短乏力,兼见胸膺憋闷,嗳气打嗝,矢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治以疏调气机,和血通脉。

2、血瘀型
症状:症见心胸疼痛剧烈,或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入夜加重;常伴胸闷,胸部肌肤甲错,舌暗红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瘀黑怒张,苔薄白,脉涩或结代。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通脉定痛。

3、痰浊型
症状:症见胸闷如窒而痛,常伴有形体肥胖,肢体沉重,气短息促,口中黏腻,恶心食少,眩晕肢麻,舌胖大或淡或暗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滑。痰浊皆为阴邪,其性黏滞,胶着心脉,涩窒阳气,心络阻滞,而成此病。
治法:治以豁痰泄浊,通阳开阻。


【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风险大,而且易复发,还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不仅易导致脑、消化系统等中药器官出血,增加肝肾负担,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老方堂中医认为,此类病症首先应该注重前期预防、前期行为方式的调整,稳定血压、降脂、缓解压力。一旦出现狭窄也不要惊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补心气,增强心脏功能等方法辩证施治,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康复。

老方堂中医在多年的临床治疗案例中充分证明,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不仅能够缓解不适症状,同时也能消除动脉斑块,修复血管实质性损害,解除血管狭窄,恢复血管弹性,稳定血压,比心脏装支架和长期服用抗凝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