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等范畴。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患,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一般40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应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在90毫米汞柱以内。但是,收缩压的标准可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年龄增长10岁,收缩压应增高1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的正常标准则不随年龄而变异(凡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不论他的收缩压多少,均应列为高血压)。
  高血压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症状性高血压可由内分泌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肿瘤等)、脑内疾病(如脑瘤、脑创伤等)、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症等)、肾脏疾病(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症)等所引起。
  高血压病多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高级神经机能活动紊乱,皮层下部的血管舒张收缩中枢形成固定兴奋灶,全身小动脉持久痉挛,各器官缺血,尤其是肾脏缺血,引起一系列体液变化,以及小动脉硬化等因素,使血压恒定性增高。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与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或痰湿壅盛有密切关系。“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如忧郁恼怒,肝阴暗耗,郁结化热,热冲于上,而为风阳上扰,肝肾两脏,相互资生,肾水干乏,不能养肝,而致阴虚阳亢;阴虚过极,可以及阳,而致阴阳俱虚。
  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同时伴有眩晕、头痛、耳鸣、心慌、手指发麻、面红、烦躁、失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一般可分以下三型:
  (一)风阳上扰:头痛眩晕,面赤目红,烦躁多怒,口苦咽干,小便黄少,舌质红,脉弦数有力。治宣清泻肝热。
  (二)阴虚阳亢: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腰膝酸软,遗精,舌质暗红,脉弦细。治宜育阴潜阳。
  (三)阴阳俱虚:头痛眩晕,目糊耳鸣,口干,失眠,自汗,肢冷,腰腿酸软,夜间多尿,舌暗红,脉弦细。治宜滋肾阴,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