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以下肢为多见,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其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停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本病多发于体力劳动者,北方较多见。病因尚未阐明,有些患者发病前有患肢骤受寒冻、潮湿或创伤的病史。吸烟是致病因素之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多在寒冷季节发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常在数年后症状才趋显著,也有数月之内症状即很明显。局部血液供应改善时,症状可以缓解;随病变发展而症状加重,整个病程可反反复复。
  (1)局部缺血期。往往在受寒冻或涉冷水后,觉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易疲劳,足底有硬胀感。症状逐渐加重,发生间歇性跛行,每行1-2里路后,患肢小腿或足底即有胀痛或抽搐痛,被迫停步休息,然后疼痛逐渐消失,再行疼痛再出现,随病情的发展,患者在休息时也出现下肢疼痛,抬高位时加重,下垂位时减轻。患肢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患肢抬高后皮肤苍白,下垂后潮红或发紫。用手指压迫趾端的皮肤或趾甲,转红缓慢(缺血所致)。约有半数患者在发病前或病程中小腿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条索)。
  (2)营养障碍期。病情继续发展,患肢麻木,冰凉,怕冷。静止时疼痛明显,夜间疼痛剧烈,患者常抱足而坐,不得安眠。患肢动脉搏动消失,局部不出汗,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呈潮红,紫红或苍白色,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

  (3)坏死期。患肢发生溃疡或坏疽,多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当患肢溃烂后,创面经久不愈,疼痛更剧。患者体力日衰,食欲减退,消瘦无力,可伴有发热,明显贫血,甚至意识模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由严寒涉水,寒湿下受,以致寒凝络痹,血行不畅,阳气不能下达,遂发此病。但寒湿郁久,亦能转化为热,放久则形成热毒为患。

  辩证分型治疗:
  (1)寒湿型
  初期:患肢沉重,麻木怕冷,行走疼痛,受冷后加剧,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活血温经通络。
  中期:局部皮肤发冷,患肢抬高则皮色苍白,下垂则转红,持续疼痛,趺阳脉微弱或消失。治宜温经散寒,补气益血。
后期:寒化为热,溃烂出水,腐筋损骨,疼痛加剧,身心烦躁,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滋阴降火,和营解毒。
  (2)火毒型
  初、中期: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黄水疱(溃烂),周围皮肤肿胀紫暗,焮热疼痛持续不断,不能安眠,趺阳脉消失。治宜解毒降火,滋阴养血。
  后期:黄疱变黑,疱破腐烂,创口流紫黑血水,肉色不鲜,气味恶臭,灼痛难忍,趺阳脉消失。治宜托毒消肿,补气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