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肠涕”、“肠澼”、“滞下”、“久痢”、“脏毒”、“肠风下血”、“便血”等范畴。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未阐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有遍及整个结肠者。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粪便中含有脓血和粘液,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趋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20~40岁之间,男女都可发病。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因素等有关,而细菌感染、精神因素则为诱发因素。
  中医认为多由外感六浮之邪,内伤七情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引起。<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胀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临床表现: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严重者每日10~30次,排出含有血、脓和粘液的粪便,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绞痛与压痛,多位于左下腹,肠鸣音亢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症状即缓解。
  情绪激动、劳累、感染,饮食失调等可诱发本病。

  本病可分以下三种类型:
  1.轻型  起病缓慢,无全身症状,只是粪便中有脓血和粘液,有时仅排出脓血,粘液而无粪便,有时先排脓血粘液,后排粪便。
  2.严重慢性型 病程持续数月或数年,患者极度消瘦,衰弱,有发热、心动过速等现象。并可并发贫血、多关节炎、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结节性红斑、鹅口疮、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此型较少见。
  3.暴发型  起病急骤,有发热,心动过速,虚脱等毒血症征象,每日大便10~30次,粪便中有脓血、粘液,并有腹部膨胀、腹痛及压痛。此型更少见。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等而确诊。


  其治疗,老方堂中医按临床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  腹痛,腹泻,大便中有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治宜清热燥湿,辅以止血止泻。
  2.下元虚寒型  四肢不温,久泻滑脱不禁,大便中仍有脓血粘液。治宜温补下元,收涩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