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便秘

  便秘是由于大肠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干而硬的粪块堆积在大肠,不容易排出。便秘的特征是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排出困难。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而最后排出糟粕(粪便)约需20~40小时,如隔48小时无粪便排出,一般可视为便秘。但也有习惯于2~3天排便一次,而无便秘症状,不能视为便秘。反之,有时因排便困难,以致一日排便数次,但每次量少,部分粪便仍留滞肠内者,仍应视为便秘。
  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隔肌、腹肌、提肛门肌、肠平滑肌衰弱造成的排便动力缺乏,肠道反射能力减弱,神经精神紊乱,部分性肠梗阻,直肠肛门疾患,溃疡病,腹腔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铅中毒,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均可引起便秘。但是便秘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不规则的排便习惯。如果每当有便意的时候,经常抑制排便,可以使直肠感受充胀刺激的敏感性逐渐减低,从而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较久,因其中的水分被肠壁吸收而干涸。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习惯性便秘。
  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的便秘,一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还不是太大,只是感觉腹痛,下腹蹩胀或引起痔疮。慢性便秘特别是习惯用泻药或灌肠的患者,往往影确肠功能,可出现肠道性自体中毒。
  为了避免慢性便秘病人发生自体中毒,首先要探求便秘的原因,并针对病因来解决便秘,改变经常用泻药或灌肠代替生理性排便的不良习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吃蔬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多喝水,这样可以防止便秘。如果全身衰弱或腹肌衰弱,应加强劳动锻炼及体育锻炼,锻炼提肛肌的张力,这样也可以防止便秘。有的病人,因有便秘而自服泻药,虽可一时通便,但基本病因未得解除,反而因服泻药使肠功能减弱而加重便秘,这也应该加以注意。
  中医把便秘分为“燥热内结”、“气滞不行”、“血虚肠燥”、“气虚不运”、“阴寒凝结”五个类型。
  (一)燥热内结:腹部胀痛,口臭或口唇生疮,面赤身热,小便短赤,口渴,舌苔黄燥,脉滑实。
  (二)气滞不行:大便滞涩不畅或干结,胸膈不适,嗳气,食纳减少,苔薄脉弦。
  (三)血虚肠燥:大便结燥难下,面色萎黄,时觉头晕,心悸,舌质淡,脉细涩。
  (四)气虚不运:面色苍白,疲倦,虽有便意,但用力排便仍排不出,用力则汗出,气短,或肛门坠胀,排便困难,舌淡脉虚。
  (五)阴寒凝结:大便艰涩,面色青白,腹胀或腹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舌质淡,舌苔自薄,脉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