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麻风病

  麻风,属于祖国医学“大风”、“疠风”、“癫疾”范畴。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少数病例病变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麻风可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亦可间接传染(飞沫传播)。

  儿童对麻风杆菌免疫力较低,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强。成年人绝大多数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不易受感染。但少数人对麻风杆菌无免疫力,易受感染。
  麻风既不胎传,也不遗传。
  麻风杆菌感染后,平均潜伏期为2~5年,但最短的感染3个月可发病,长者可达10年。
  麻风杆菌除了侵犯皮肤及周围神经外,也可侵犯粘膜及淋巴结,甚至眼球、睾丸、卵巢、骨组织、肝、脾及其他内脏也常被累及。

  临床症状
  1.皮肤损害:形态多样化,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浸润、水疱、溃疡及萎缩等。皮肤附件如毛发、眉毛、毳毛可脱落,汗腺和皮脂腺可被破坏,造成汗闭及皮肤干燥。患者皮肤还有温觉障碍,触觉障碍、瘾觉障碍。
  2.周围神经症状:受累的周围神经可呈梭状,结节状或均匀地粗大,有痛感或压痛,有时可出现干酪样坏死、纤维性变化及钙化等。常被侵犯的周围神经干有尺神经、耳大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眶上神经、面神经、桡神经、胫神经等。皮支神经亦可粗大。患者手、足、面部肌肉萎缩或瘫痪。尺神经受累可引起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小鱼际群及骨间肌萎缩,对指活动障碍,造成“爪形手”畸形。正中神经受累可使大鱼际肌瘫痪和萎缩,拇指旋后内收,掌面与手掌平行,形成“猿手”状。桡神经受累则形成垂腕及垂指畸形。腓总神经受累可产生足下垂。面神经受累,则出现面神经瘫痪。

  晚期麻风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萎缩,易产生水疱或溃疡,指(趾)甲增厚失去光泽易破裂肌肉萎缩,手足骨质疏松,手足畸形,手足紫绀、温度降低、肿胀等。

  麻风反应
  麻风病患者病情发展很慢,但有的患者在病程中可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就是麻风反应.麻风反应是一种变态反应,气候变化,某些生理变化(如月经、妊娠、分娩等),并发其他感染,应用某些药物,预防注射,精神创伤,手术外伤等因素常可诱发麻风反应。
 
  麻风反应可分1型和2型。

  1型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皮损红肿、浸润,局部发热,但无全身症状。受累的神经干粗大,有疼痛和触痛,手足或面部浮肿。

  2型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亦可出现多形红斑或坏死性红斑,神经干粗大并有压痛。其他尚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睾丸炎和副睾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等。
  不论1型麻风反应和2型麻风反应均须积极治疗,否则可引起畸形加重。

  麻风病可通过麻风菌素试验,组胺试验,出汗试验,组织切片检查(找到麻风杆菌),并根据有皮损出现并伴有浅感觉障碍,闭汗,有麻木区,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等确诊。
 
  中医认为麻风系感染疠气,内侵血脉而成,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