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歪斜”、“口眼斜”,“口噼”、“噼”等,属“中风”病中的中络症范畴。

  面神经麻痹又面瘫,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有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这里主要讲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发病前可先有患侧耳下或耳后部疼痛或不适,继而出现口眼歪斜。患者常在吹风或受凉后,眼睑闭合不上,流泪,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鼻唇沟消失,人中沟向左或向右侧偏,口角下垂或偏向健侧。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病变影响鼓索神经时,可有患侧味觉障碍,患侧面部感觉减退。部份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或恢复不全者,可出现“倒错现象”(即遗留患侧肌肉挛缩和抽搐,使同侧睑裂变小,鼻唇沟加深,口角反歪向病侧),并可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适等。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能够皱额,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不能皱额。两者很容易检查鉴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发生于脑卒中之后,治疗多不容易恢复。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虚而发病,治疗相对容易些,当然也不能拖延治疗。

  老方堂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侵袭两部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流行失常,气血不和。或风湿痰阻,瘀停脉络,或气虚血瘀,兼风痰,上犯头面,瘀滞经脉等导致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治宜祛风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