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的“虚劳”、“血证”等范畴。
  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是由骨髓和淋巴组织等造血器官制造转化而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以致
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引起贫血的综合征。临床上除有进行性贫血外,可有出血倾向、反复感染等。发病原因多不清楚,原发性约占67%,仅一小部分为继发性,某些严重的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也可导致本病。根据其起病情况、血象和骨髓象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本病以青壮年居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预后较差,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时诊治,预后尚好。
  老方堂中医认为再障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外感热毒 此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变化迅速。热毒之邪燔灼津液,劫耗肾之真阴,同时邪热灼伤脉络,加速血行,甚至追血妄行,导致备种出血。若肾精耗伤乃至髓海枯竭,则可能导致脏腑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禀赋不足 主要有肾精不足和命门火衰两个方面:一是肾精不足,阴虚之体,相火妄动,扰精熬液,迫血妄行,髓海空虚,使气血再生发生障碍。水源将涸,肝木不荣,无以藏血则成肝血虚之症。但此肝血虚为标,肾阴虚为本。二是命门火衰。阳虚之体,温煦无权,、髓凝则无气血生发之机。再者,真火不旺,脾土即衰,运化无权,精微不化,以致赤血难生,临床虽可见脾肾阳虚之症,然而脾阳虚为标,肾阳虚为本。本病中阴虚和阳虚之间可相互影响,两者往往处于一种相互转换的动态中。
  血瘀内生 再障病势日久缠绵,脏腑虚衰,气不帅血,血行不畅,形成瘀血;阴虚火旺,炼津熬血,致血凝成瘀;邪热迫血妄行,络破成瘀;或真火式微,血寒而涩,流行不利而成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造血功能障碍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引起出血和感染的重要环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
  慢性型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进展为重型或极重型再障。
  老方堂中医采用古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一般分为“气血双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类型。
  1、气血双亏型:这种类型的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病情较轻。具体症状有:气短乏力,动则气促,面色淡白,食少,脘闷,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
  2、肝肾阴虚型:览于病情较重的病人。症状有:眩晕,耳鸣,面色苍白,心悸气急,腰痛,腿酸,足膝无力,或有口干,咽痛,手足心热,舌苔少,脉细数。
  3、脾肾阳虚型:见于病情严重患者。症状: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精神萎靡,心悸气急,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或浮大无力。